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专题专栏 > 中国电科.珠海航展专题 > 电科航报

【科技日报】中国电科系列“高精尖”新品耀目珠海
来源:新闻中心
发布时间:2021年09月30日 编辑:新闻中心

  任皓岩 科技日报记者 付毅飞

  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上,中国电科 “高精尖”产品家族亮相。除了已经声名远播的“老朋友”,中国电科此次还展示了一批“新成员”。

  天仙星座计划——天仙星座是由96颗轻小型、高性能SAR(合成孔径雷达)雷达卫星构成的卫星星座,将部署在多个轨道面。该星座好像天上的“魔镜”,可穿云破雾清晰成像。

  天仙星座中每颗星均具有轻小型、低成本、高分辨率等特点,可实现全天候、全天时、全透明对陆地、海洋、海岸港口等进行成像观测,可为我国在海洋环境、灾害监测及土地利用等领域提供服务。每一个卫星均具有4种模式成像功能,按需成像;同时搭载一颗强大的处理系统,星上即可完成图像预处理,快速识别图像内容,以更快的速度,完成图像解译和信息传输。

  绿色数据中心——绿色数据中心特点鲜明,采用全新液冷架构制冷。机柜采用整体密闭、多层全包络结构,有效实现隔振降噪。IT设备软硬件全国产化,可实现海量数据高效计算存储,并且配置智能管控系统对IT设备、制冷、供配电、消防等系统进行实时管控、故障预警、远程管理,支持能耗智能调控。

  绿色数据中心最大的优点是灵活,可根据业务需求规模,组合成集装箱、固定式等多种数据中心形态,快速满足装备信息处理、机动指挥、应急救援、数字政务、企业、科研院所等场景的多样化需求。

  光致聚合物全息图——该产品以光致聚合物作为全息记录的材料,通过光与基材上的光致聚合物相互作用,从而记录目标物体全光谱信息。

  该产品具有全光谱感光、高感光灵敏度、高折射率调制、高衍射效率的特点。在影像处理过程中,不存在化学过程,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周围环境有着较好的适应性,对环境零污染,符合碳中和、碳达峰战略决策。该产品可在高安全防伪标签及包装、商品品牌保护、钞票、有价证券、法定证件与身份识别等方面有广泛应用,与大数据、物联网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为代表的前沿科技成果和产业应用高度融合。

  在相较于传统防伪技术与数字防伪技术相比,光致聚合物全息防伪技术可在将二者优势有机整合,产品不易仿冒,同时使用者易于鉴别。

  北斗船舶监管系统——该系统是融合北斗短报文通信、北斗卫星定位、太阳能供电、GIS地理信息系统、数据库管理等先进技术,实现空间、时间全覆盖的船舶综合管理系统。系统为每艘船舶配备一台不可拆卸、不可复制、无需外部供电且无法人为关闭的船载监管终端及人员身份采集终端。

  面向江河湖海,北斗船舶监管系统具有多种功能。针对船舶港口识别盲区的问题,它可实现与AIS等设备信息传送的无缝衔接管理,以实现对沿海管辖船舶的全天候、实时不间断监控与跟踪,满足伏休渔船、防台风渔船信息和出海人员信息等管理工作需要。除此之外,北斗船舶监管系统还有利于打击非法捕捞、海上走私和违章搭客等海上违法活动,便于海上治安、交通运输、渔业生产的正常进行。助力相关管理部门实现对渔船和船员的自动化、电子化和信息化的高效管理。

  机载Ka宽带卫星通信系统——这是国内首款采用相控阵天线的机载Ka频段宽带卫星通信系统,具备重量轻、剖面低、易改装等特点,并适用于未来低轨卫星网络。其在航空公司降低运营成本、改善乘客体验、适应卫星互联新技术方面优势明显。

  2021年,该系统已在国产客机上完成飞行试验。通过中国卫通的国产高通量卫星网络,同时与多地进行了实时空地互动展示,包括空地实时视频会议、空中视频在线播放、多媒体文件传输及其他典型应用。飞行展示全程通信稳定可靠,展示效果良好,充分体现了宽带空地互联的强大功能。

  北斗定位与追踪系统——该系统主要由机载北斗定位与追踪系统、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地面数据处理系统组成,实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民航飞机的首次装机应用。

  其中,机载北斗定位与追踪设备由北斗收发机单元和北斗天线组成。北斗收发机具备全球定位、区域短报文通信、全球短报文通信功能,支持客户化报文定制与飞机状态参数采集。地面数据处理系统用于接收机载设备下传的位置信息、飞机状态信息和通信信息,并进行统一综合处理,实现航空器全球无缝追踪监控和空地应急双向通信。

  目前该系统已在多型民航飞机上实现装机应用。地面数据处理系统运行稳定,累计监控数千个航班,接收报文数十万条。

  多波段、全谱系地面情报雷达“灵动”家族——这是中国电科为应对“信息主导、体系协同、全域作战”要求推出的全新地面情报雷达系统。

  该产品具备多方面技战术优势:一是通过多频组合、优势互补。雷达频段越低,反隐身能力越强;频段越高,机动能力、跟踪性能等越好。多频组合可实现探测威力、探测精度、抗有源干扰、机动能力的最优组合。二是多频协同,高效探测。多频协同探测,增加了敌方同时实现电磁侦收和有效干扰的难度。此外多频段信息融合,提高航迹稳定性,复杂电磁环境下情报质量更加出色。三是动静结合、高低搭配。灵活组合,实现补网、强网、拓网。

  该产品可以通过多频段、不同谱系之间的相互搭配,24小时连续工作,让用户实现基础防空能力。

  空中编队智能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系统——该产品是编队协同智能决策、空中对抗体系智能指挥的先锋产品,对编队对抗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领域是一项重大突破。

  系统融合了大量空战经验知识、交互试错等生物智能模型,遗传模糊树、深度强化学习等先进人工智能算法,形成了空中编队智能决策大脑,具备智能辅助编队指挥员/飞行员进行任务决策和自主操控武器装备等功能。根据空中对抗胜负的关键性因素与指标,不仅可以直观评价智能决策的效果,持续提升智能决策大脑的能力,还可以直接增强飞行员对战法的理解,启发其对战术的深入思考。

  

打印 关闭